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亞吉鐵路)是中國在非洲一項最新的投資項目。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這類投資項目的數量必定會不斷增加,但中國與非洲的發展規劃是否協調一致?

照片: 中非合作進行全長485公里的蒙內鐵路建設工程。
中非合作進行全長485公里的蒙內鐵路建設工程。
照片: 中非合作進行全長485公里的蒙內鐵路建設工程。
中非合作進行全長485公里的蒙內鐵路建設工程。

吉布提是非洲最小的國家之一,而埃塞俄比亞素來被視為東非之角的經濟龍頭,現在,兩國均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受益者。「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導的大規模國際基建及貿易發展計劃。

吉布提國土雖小,但其港口位處紅海入口的戰略位置,舉足輕重。吉布提有大量外國軍隊駐扎,當中包括美國在非洲的最大軍事基地。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亞作為非洲第二人口大國,是區内的經濟發展亮點。

儘管兩個國家的情況截然不同,但現已被亞吉鐵路聯繫起來。亞吉鐵路主要由中國建設和投資,並由中國中鐵和中國土木工程集團負責興建,2016年10月正式通車,成為非洲首條跨境電氣化鐵路。整項工程造價達4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融資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

埃塞俄比亞地處内陸,而亞吉鐵路全長750公里,大大改善了該國的進出口運輸交通。最重要的是,亞的斯亞貝巴與吉布提港之間的公路運輸路程,原本需時7天,現在則大幅縮減至10個小時。該鐵路是中國與非洲戰略合作的成果,被視為「一帶一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蒙巴薩-內羅畢鐵路(蒙內鐵路)是另一項由中國出資/主導的項目,今年6月亦投入運作。蒙內鐵路全長485公里,實為一個價值140億美元的標準軌距鐵路網絡的第一期工程。該鐵路網絡規模遠超蒙內鐵路,最終將由肯尼亞延伸至烏干達,再抵達盧旺達。

上述鐵路網絡落成後,中國製造的商品可望透過蒙巴薩港打開東非多個内陸市場。中國對礦產的依賴程度正日益加深,而該項目料將改善非洲礦產出口的供應鏈。

中國在非洲已展開眾多工程項目,上述鐵路是其中兩個最新項目。早於1970年代,中國在非洲已興建坦贊鐵路,把內陸的贊比亞及其產銅帶與坦桑尼亞的三蘭港連接起來。當時坦贊鐵路是中國在非洲最大型的援助項目。

最近,中國承諾向非洲各國多個大型基建項目作出投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元素。顯然,中國希望在非洲的經濟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而這一方針勢必提高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商業版圖。

在2015中非合作論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慷慨地承諾將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的發展援助。其中大部分資金將投入若干大型基建項目,包括新的埃塞-吉布提鐵路和東非海岸一系列港口升級工程。

對於中國的策略,約翰内斯堡大學孔子學院政治分析員David Monyae評論道:「中國無條件進行投資及商業活動,成功提升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營造了北京政府樂意支持非洲發展的印象。」

照片: 1970年代興建的坦贊鐵路是中國最初在非洲進行的投資項目之一。
1970年代興建的坦贊鐵路是中國最初在非洲進行的投資項目之一。
照片: 1970年代興建的坦贊鐵路是中國最初在非洲進行的投資項目之一。
1970年代興建的坦贊鐵路是中國最初在非洲進行的投資項目之一。

不過,其他分析員則以懷疑的眼光看待此事,斷言「一帶一路」乃中國打造一個全球貿易集團並建立「勢力範圍」的手段。南非安全研究所顧問Peter Fabricius便是其中之一。他認為:「習近平可能正利用一個偶然的機遇,務求擴大中國作為世界龍頭大國的經濟及政治影響力。衆所周知,美國由奉行孤立主義的特朗普出任總統,在全球事務中逐步退卻,因此中方正善加利用當前的時機。」

Fabricius與其他分析員均認為,有明顯跡象顯示國際市場正形成全新的經濟秩序。理由之一是,除美國和法國等多個國家之外,中國最近亦在吉布提建立軍事基地。

然而,其餘人士則不同意非洲各地進行的「一帶一路」項目乃是中國為暗地裡聚集勢力而作出的舉措。相反,他們堅信非洲人口達10億,中國在東非的投資純粹是為了建立更廣闊的貿易網絡,旨在進一步打開非洲的消費市場。因此,有關人士認為,推進「一帶一路」之目的應是透過改善貿易通路促進共同發展。

至於地緣政治野心和全球貿易網絡擴大二者能否真正分開而論,仍有討論空間。無論實況如何,南非著名商業記者Peter Bruce認為:「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巨大,引人注目,而其影響力的擴張速度極快。」

不少人認為,關鍵問題是適用於中國的方案是否亦適用於非洲。代表整個非洲大陸55個國家的非洲聯盟對此表示樂觀。非盟早已表明,歡迎中國合作參與非洲的基礎設施和技術項目。

南非經濟學家Greg Mills的見解或多或少解釋了非盟熱忱背後的原因,他指出:「中國的承包商和企業願意接受西方業界大多不會考慮的工作地點和條件。」

中國非洲製造

然而,非洲吸引中國投資者之處不止於基建。世界銀行表示,由於中國工資預期上升,導致成本壓力上漲,因此估計中國將對外輸出8,600萬個低技能製造業工作崗位。預料非洲最終將成為這一輪勞動力需求轉移的主要受益者。

對於這一轉變,Mills說:「低技術、勞力密集型製造活動實際上不能在中國進行。隨著中國經濟逐漸向上爬升,非洲確實有望把握有關的勞動力需求機遇。」

紡織業是正經歷這一進程的產業。中國已將部分紡織業生產設施遷往非洲,其中在東非的埃塞俄比亞,中國重金投資了若干大型製造業項目,而該國勢將成為非洲的製衣中心。

埃塞俄比亞原本已是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該國一直實行低勞動成本政策,以維持競爭優勢。目前,該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附近一個工業園區憑藉低/零關稅措施及廉價的勞動力,已吸引約80家中國紡織企業進駐。事實上,中國相對的薪酬水平比埃塞俄比亞高15倍。中國浙江省鞋履製造商華堅集團同樣投入了大量資金在園區內興建大型廠房,目前員工總數超過3,000人。

總體來說,主要由中國出資的運輸基建改善項目令整個非洲地區的製造業效率均得到提升。例如,亞吉鐵路開通後,過去被陸地環繞的埃塞俄比亞現有直通港口的交通路線。

因此,據說其他幾個非洲國家,尤其是摩洛哥、南非、喀麥隆和多哥,都在爭取北京的關注。鑒於中國企業已經在非洲創造了約60萬個就業機會,自然所有非洲國家都希望把握「一帶一路」可能帶來的機遇。

中國明顯認為,輸出部分製造業崗位將有助一些非洲國家進一步實現自給自足。不過,反對者堅稱,中國乃在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對非洲許多合作夥伴國的高壓統治和管治不善等問題視若無睹。

儘管存在上述種種憂慮,惟綜觀全球經濟環境,商品價格收入下滑將成為長遠趨勢,無可否認,非洲各國如要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必須擴大製造業。中國方面,顯然有意利用非洲的這一需求。

最後,與所有其他投資者一樣,中國希望確保其投資取得良好回報,對非洲基建項目的投資更明顯地反映了這個目標。對此Bruce特別指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無一不為其帶來某種形式的利益,或是政治利益,或是經濟利益。」

照片: 生產業務遷移:華堅集團位於埃塞俄比亞的製鞋廠是否代表未來發展趨勢?
生產業務遷移:華堅集團位於埃塞俄比亞的製鞋廠是否代表未來發展趨勢?
照片: 生產業務遷移:華堅集團位於埃塞俄比亞的製鞋廠是否代表未來發展趨勢?
生產業務遷移:華堅集團位於埃塞俄比亞的製鞋廠是否代表未來發展趨勢?

與數年前中國的情況無異,非洲熱切希望更全面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許多人相信,「一帶一路」如果可以促進非洲的發展及帶動當地經濟,那麼只會對非洲大陸有利。

特約記者 Mark Ronan 開普敦報道

編輯推薦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由於沿線涵蓋超過60個國家,料將衍生不少跨境投資、買賣以至法律爭議等專業法律服務的需求,為香港法律界帶來龐大的發展機會。

香港律師會於5月中與來自22個沿線國家及司法地區的38個法律團體簽署《香港宣言》,目標之一是推動可一致依循的「商業貿易模範法」(Model Law on Business and Trade),並爭取確立香港作為區内法律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

香港律師會會長蘇紹聰律師提到,該會早於2015年已成立「一帶一路」委員會,參與的60名成員就配合國家倡議的「一帶一路」政策,探討如何發揮香港的法律專業服務於「一帶一路」藍圖中的角色。

促推行模範法

他續指,「一帶一路」沿線涵蓋超過60個國家及司法地區,其法律體制各有不同,但由於將涉及不少跨境投資及經濟活動,該會認為有需要推行「模範法」,讓相關的企業、投資者於一致的法律語言或遊戲規則進行貿易磋商。同時,該會計劃設立「一帶一路」法律資訊平台,提供涵蓋60多個國家的基本投資及法規的資訊,以及當地法律諮詢服務的資料。

蘇紹聰表示,《香港宣言》其中一個目標,是集合成員的力量推動法律方面的交流及策略性合作,透過舉辦「一帶一路」年會或雙年會,探討「一帶一路」的挑戰及機遇,以及投資者感興趣的法律相關課題。他並提到,該會會與中華全國律師協會計劃成立「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希望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司法地區的律師建立緊密關係,並透過香港的平台連繫各司法區的法律專業人士,一同把握發展的機遇。

他指出,「一帶一路」涉及不少大型跨境基建項目、商業合約的制訂等,對解決跨境法律爭議的相關法律服務有一定需求。他強調本港不少律師早於1980、1990年代,已負責處理内地及東南亞貿易投資相關法律事務,可謂經驗豐富。「所不同是,以往是協助外國投資者到内地或東南亞處理法律事務,而『一帶一路』的服務對象大部分是内地的企業及投資者。」

基建項目

「一帶一路」涉及大型跨境基建項目、商業合約的制訂等,對跨境法律爭議的相關法律服務有一定需求。

舉辦培訓課程

蘇紹聰續指,當年海外投資者到内地投資,相關的法律事務都交由香港的國際事務所處理,由於部分到內地開創事業的法律界元老級已自立門戶,近年不少内地「走出去」的企業,也會選擇他們的事務所協助處理事務,而這也是未來的大趨勢。

他坦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並非港人所熟悉,要走訪當地處理法律事務,客觀條件當然不及留港處理樓宇買賣合約或新股上市等法律事務,「譬如我90年代初到内地工作,酒店晚上9時便關燈和冷氣,文化的差異頗具挑戰性,但經驗確實難得。」

一為經驗傳授,二為確保業界的專業水平,香港律師會亦計劃向政府申請資助,舉辦培訓課程,鼓勵新一代的律師,尤其任職於中小型事務所的,裝備自己、接受挑戰,迎接「一帶一路」帶來機遇。

香港律師會會長蘇紹聰

香港律師會會長蘇紹聰表示,該會正爭取確立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下,區内法律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

完善法律體制佔優

「一帶一路」的投資項目規模龐大,往往涉及多個司法區,屬國際級的投資,需要具國際水準的專業服務之配合,包括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蘇紹聰認為,香港專業法律人才的質素無庸置疑,加上擁有完善法律制度、自由的市場,可以擔當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司法區中商業爭議裁決中心的角色。

「香港沿用普通法,司法機構獨立、監管機制可靠又具透明度,崇尚法治精神,不偏不倚的態度,充分得到國際的認可。」他説。

蘇紹聰又指,推廣香港於「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優勢,需要政府及各專業機構的共同努力。該會跟香港貿發局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並透過參與貿發局不同活動,包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内地不同城市舉行的「創新升級.香港論壇」(SmartHK),以及在東南亞國家舉行的「時尚潮流.魅力香港」(In Style • Hong Kong)等,推介香港的法律專業服務的特色,從而開拓更廣濶的市場。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香港律師會透過參與貿發局不同活動,推介香港的法律專業服務的特色,從而開拓更廣濶的市場。圖為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編輯推薦

歐盟較新的成員國當中,捷克的機場規模最大,鐵路網絡亦非常密集,在歐洲名列前茅,因此許多跨國企業均選擇在捷克設立區域物流中心。捷克的航空交通相當便利,有不少航班飛往中國內地,在中東歐國家之中可謂數一數二。再者,客機機腹載貨容量增加,加上香港至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全貨運新航班投入服務,更進一步加強了捷克的競爭優勢,令這個國家備受亞洲貿易商和投資者注目。

近數十年來,捷克的製造業及資訊科技業欣欣向榮,許多本土企業羽翼已豐,可以謀求進一步的發展。有些企業東主考慮與可靠的海外夥伴合作擴展業務,或是出售整間公司。與此同時,自從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於2013年執政後,捷克與中國的關係顯著改善;到2016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歷史性國事訪問捷克3天,兩國關係更上一層樓。

中捷兩國關係持續改善,創造了更有利營商的氣氛。事實上,有些涉及捷克公司的投資交易是通過香港進行。一些捷克企業致力拓展亞洲市場,因而在香港設有辦事處,以便管理亞洲業務。

捷克是重要的物流接口

捷克一直致力發展空運,以克服內陸國這個不利因素,因此與亞洲有較佳的空運聯繫,有不少航班往返中國內地和香港,在中東歐國家中可算首屈一指。舉例來說,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維爾國際機場(Václav Havel Airport Prague)現有定期航班,直飛北京、上海和成都這3個中國城市。

相片: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維爾國際機場:歐盟較新的成員國當中最大的機場。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維爾國際機場:歐盟較新的成員國當中最大的機場。
相片: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維爾國際機場:歐盟較新的成員國當中最大的機場。
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維爾國際機場:歐盟較新的成員國當中最大的機場。

這些客運航班的機腹已有一定的載貨容量,加上香港與布拉格之間的全貨運航班自2017年5月起投入服務(由總部設於斯洛伐克的 Air Cargo Global營運,須在土庫曼的土庫曼巴希機場技術停站),令捷克更有能力去處理中國及亞洲公司的貨運需求。歐洲的跨境電子商貿一片興旺,這些公司都希望汲取箇中商機。

捷克跟其他V4國家(維謝格拉德四國) 不同,與獨聯體(CIS)地區並沒有共同邊界,因此不能成為貨櫃轉運的主要鐵路換車站,無法直接得益。鐵路換車站的作用是把前蘇聯國家如俄羅斯、哈薩克及白俄羅斯等使用的寬軌鐵路(1,520毫米)列車所載貨櫃,轉裝到中國及歐盟使用的標準軌距鐵路(1,435毫米)的列車。

不過,捷克擁有一個聯繫世界各地的機場,以及密集的鐵路網。捷克的鐵路網是歐洲最密集的鐵路網之一,僅在盧森堡和比利時之後。這表示捷克仍然極具競爭力,能夠吸引富士康(Foxconn)及亞馬遜(Amazon)等跨國公司前來成立區域物流中心,以便把高增值電子產品配送到歐洲各地,以及處理網上訂單的配貨事務。

鐵路對捷克非常重要,這並不僅是為了建立物流樞紐。捷克的鐵路工業有200年歷史,加上歐洲近幾十年出現鐵路私有化浪潮,這些因素有助捷克成為鐵路應用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也為該國提供了另一途徑,為歐亞之間的鐵路擴展貢獻所長。

世界各地的鐵路系統正在迅速擴展,許多捷克公司都參與其中,輪組製造商GHH-Bonatrans便是其中一家。GHH-Bonatrans是歐洲最大規模的鐵路輪組製造商,也是一家優質的全球軌道運輸方案供應商。該公司於2015年爭取到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合同,為後者供應客運列車車輪;去年在香港設立了Bonatrans Asia Limited,作為首個亞洲據點。

相片:GHH-Bonatrans於1808年創立,總部設於捷克,製造各類軌道車輛輪組。
GHH-Bonatrans於1808年創立,總部設於捷克,製造各類軌道車輛輪組。(1)
資料來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GHH-Bonatrans於1808年創立,總部設於捷克,製造各類軌道車輛輪組。
GHH-Bonatrans於1808年創立,總部設於捷克,製造各類軌道車輛輪組。(1)
資料來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 GHH-Bonatrans於1808年創立,總部設於捷克,製造各類軌道車輛輪組。
GHH-Bonatrans於1808年創立,總部設於捷克,製造各類軌道車輛輪組。(2)
資料來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相片: GHH-Bonatrans於1808年創立,總部設於捷克,製造各類軌道車輛輪組。
GHH-Bonatrans於1808年創立,總部設於捷克,製造各類軌道車輛輪組。(2)
資料來源:Bonatrans Asia Limited

Bonatrans Asia Limited在亞洲積極尋找商機,除了擁有香港和中國內地客戶外,亦與其他亞洲國家有業務往來,包括印度及東盟諸國。該公司在香港設有辦事處,主要負責銷售及為亞洲客戶提供服務,製造和輔助設施則設於印度,這樣可方便該公司向亞洲客戶推廣新產品和提供售後解決方案。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主要的亞洲客戶,估計佔在2015至16年度Bonatrans交貨量約12%。

亞洲的鐵路網高速發展,商機湧現,捷克的鐵路應用方案供應商在價格方面極具競爭力,也希望把握當中的機遇。舉例來說,2016年中國高速鐵路的總里程達22,000公里。隨著本土生產 [1] 的高速火車輪組及車軸湧現,中國對這類進口產品的依賴程度正逐漸下降。不過,由於捷克供應商提供的火車零部件,能滿足每小時450公里行車速度的最嚴格要求,因此他們依然是深受中國鐵路營運者歡迎的合作夥伴。此外,捷克還擁有先進技術,可以降低噪音,加強鐵路與車輪的接觸保護,這是該國另一項重要優勢。

香港的鐵路在安全、可靠、顧客服務及成本效益方面,均屬於世界領先水平,再加上香港匯聚各類專業服務,亦具備廣泛的全球網絡和聯繫,令香港能吸引捷克企業前來,與亞洲投資者合作,特別是在中國的「一帶一路」這類區域及/或區際發展倡議框架下尋找商機。香港早已是中國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的管道,不單在促進資本流動方面擔當關鍵的聯繫人角色,亦為新打進市場的捷克企業提供必需的當地知識和可靠的支援。

中國在捷克掀起併購熱潮

捷克經濟的另一張王牌,就是實力雄厚和富有競爭力的工業基礎。捷克是最工業化的歐盟國家,工業佔整體經濟活動逾47%。從下圖可見,捷克的競爭力排名高於波蘭和斯洛伐克等中東歐國家。因此,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捷克有其顯著優勢。

表: 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排名
表: 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排名

捷克的製造業及資訊科技業經過近幾十年的興旺後,許多本土企業(大部分是家族事業)已經成熟,可以謀求更大發展。有些企業東主考慮與可靠的海外夥伴合作擴展業務,亦有一些有意出售整家公司;這些企業便成為外商的收購目標。2016年,捷克是併購交易最活躍的中東歐國家,完成了288宗買賣交易,估計涉及總額99億美元。

表:中東歐及南歐的併購活動
表:中東歐及南歐的併購活動

為協助捷克公司洽商交易,捷克的商業及投資拓展機構CzechInvest(捷克投資署)推出了CzechLink計劃,協助他們尋找合資格的投資者,以及進行事前評估。該署的網站不時刊登被稱為「目標」(Targets)的捷克公司名單,即是正積極為合資項目或收購項目尋找夥伴/投資者的公司。該署亦為已簽署保密協議的準投資者,包括私募股權基金及投資顧問,提供更詳盡的公司資料。

表:捷克投資署公布的投資目標公司名單(截至2017年6月5日)
表:捷克投資署公布的投資目標公司名單(截至2017年6月5日)

中捷兩國的商貿關係顯著改善,亦令併購浪潮升溫。自從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於2013年上台後,兩國關係明顯好轉;到2016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歷史性國事訪問捷克3天,兩國的良好關係更上一層樓。截至2017年3月為止,中國投資者擁有的捷克公司合計達2,101家,總資本額約達55億捷克克朗,折合約2.4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捷克迎來的中國投資者當中,規模最大的應該是總部設於上海的中國華信能源。該公司已在布拉格成立了第二總部,被視為許多中國牽頭的投資交易背後的主要推手。自2015年9月以來,華信能源促成了多項惹人注目的大型併購交易,其中涉及捷克最大的航空公司Travel Service,捷克最大的網上旅行社Invia.cz,捷克第五大啤酒釀造商Pivovary Lobkowicz Group,五星酒店如布拉格文華東方及Le Palais Art Hotel Prague,布拉格最大的辦公大樓Florentinum,媒體機構如Médea Group、Empresa Media 及 Barrandov Television Group,高端冶金工程公司ŽĎAS,以及捷克歷史最悠久的足球會SK Slavia Praha等。

華信能源除了推動本身的投資外,亦不斷建立平台,以促進中國企業在捷克的投資。華信能源於2016年3月收購了J&T Finance Group,成為第一家擁有歐洲銀行的中國民營企業。之後,華信能源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設立了「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為中國與中東歐之間的投資穿針引線,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有關的項目。

香港發揮商業管道的作用

香港是中國內地對外投資的管道,處理內地近60%的對外直接投資;香港本身也是捷克一個主要的亞洲投資來源地 [2]。中國在捷克掀起併購熱潮,在捷克亦有大量投資,在這些商業活動裡,往往有港商參與其中。事實上,有些中國內地牽頭的投資交易是通過香港進行的。其中一項備受注目的交易,是在2016年12月,由中資背景的香港公司Eurasia Development Group收購了捷克公司Mountfield,後者是捷克一家大型的自行組裝(DIY)產品和園藝工具銷售商。

相片:1991年,Mountfield在鄰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開設第一家店舖,至今已擴展至56間,成為捷克市場數一數二的自行組裝(DIY)產品連鎖店。
1991年,Mountfield在鄰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開設第一家店舖,至今已擴展至56間,成為捷克市場數一數二的自行組裝(DIY)產品連鎖店。
資料來源: www.mountfield.cz
相片:1991年,Mountfield在鄰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開設第一家店舖,至今已擴展至56間,成為捷克市場數一數二的自行組裝(DIY)產品連鎖店。
1991年,Mountfield在鄰近布拉格的Mnichovice開設第一家店舖,至今已擴展至56間,成為捷克市場數一數二的自行組裝(DIY)產品連鎖店。
資料來源: www.mountfield.cz

一些有遠見的捷克公司也傾向在香港設立據點,通過這個穩妥可靠的門戶去打進亞洲市場。例子包括一些知名的捷克玻璃和照明產品公司,例如Lasvit 及Preciosa,他們在香港成立了區域代表辦事處或控股公司,一來可以靠近中國內地的生產基地,二來也方便踏足亞洲興旺的住宅和商業地產市場。這些捷克公司除了為高級酒店、辦公大樓和豪宅提供特別訂製的照明裝置及玻璃藝術品外,亦借助香港作為試驗場,以評估在亞洲建立更大據點的可行性。

香港與捷克簽署的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CDTA)已於2012年1月24日生效。這樣,捷克公司在規劃一些涉及香港的投資和擴展活動時,可以更有把握作出明確的預算。稅務上的彈性安排,促使Lasvit與本港的高級百貨公司連卡佛(Lane Crawford)合作,把家居零售系列引入香港發售。Lasvit在香港設有控股公司,監督亞洲的銷售事務和項目。

香港是一個免稅港,物流效率卓越,法規公開透明。香港也是一個蜚聲國際的貿易中心,鄰近中國內地的高增值生產基地,這些因素使香港成為不少捷克公司開拓亞洲市場時的首選據點,GHH-Bonatrans、Lasvit 及Preciosa便是其中一些例子。這些公司希望借助香港這個平台去展示技術、尋找投資者、實踐商業意念。中國在捷克的投資方興未艾,加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通過「一帶一路」和「16+1模式」的合作與日俱增,在這背景下,香港勢必擔當日益吃重的角色。

 


[1] 舉例,太原鋼鐵集團於2014年生產了第一批中國本土製造的輪組及車軸,並於2016年完成必需的測試。

[2] 在捷克的亞洲投資者排行榜中,香港名列第七,前6名依序為韓國、日本、中國內地、新加坡、印度及泰國。截至2015年底,香港在捷克的累計直接投資額為2,370萬美元。

編輯推薦

來源: 新華財金社

相片:距海最遠的城市烏魯木齊“借道”東部海港“出海” (相片由新華財金社提供)

6月末,烏魯木齊-青島港-孟加拉首列鐵海聯運班列開行。這是繼上月烏魯木齊國際陸港開通首列至連雲港的鐵海聯運班列後,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又與東南沿海第二個國際大港青島港實現了鐵海聯運。

當日,56節滿載PVC材料的車廂駛出烏魯木齊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經鐵路運往青島港後,再轉海路運往孟加拉吉達港。因在烏魯木齊就完成了報 關、報檢等業務,整個運輸過程中節約了時間和物流成本。從烏魯木齊至青島預計需要 110 小時(不到五天時間),再到孟加拉,比原來節約了近半個月。

青島港駐疆辦事處主任焦建民說,這可以說是青島港的“西移”,把4000多公里外的“碼頭”搬到了新疆。據瞭解,鐵海聯運的貨物只要在烏魯木齊報關、報檢後,就視為已經到達青島港的港口前沿,貨物到青島後可一次性放行,直接上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鐵海聯運。

可以說,中歐(青島)國際班列的開通,實現了青島港碼頭到4000多公里外的新疆的前移,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新疆企業,節省了企業運輸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實現了陸港、路局、港口三方聯動。

此前,6 月 19 日,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與青島港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青島港海洋經濟發展機遇,依託烏魯木齊區位優勢,發揮雙方在基礎設施、港口服務和鐵路運輸方面的資源和政策優勢,暢通冷鏈物流通道,發展雙向海鐵聯運,打造連通烏魯木齊、青島兩地,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陸橋運輸服務品牌。戰略合作協定還將固化區港合作模式,優化陸港、路局、港口及與關檢、遠洋運輸等單位的多方聯動,有利於提高發運和通關效率,形成多方長效合作機制。

負責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業務的亞歐大陸橋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劉昌林告訴分析師,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是公司的發貨場所,中歐班列今年的開行目標是500列,目前已經開行超過260列。未來集結中心還將與天津港、上海港、寧波港等合作,開通更多的海鐵聯運線路,打通“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

青島港國際貨運物流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曹鵬也表示,戰略合作協定是要搭建一條從新疆到青島更便捷的運輸通道,把青島港的航線、服務、價格等優勢帶到新疆。他還透露,公司計畫開通從烏魯木齊到青島港的班列,可能從每週1班增加到以後的每週10班,滿足新疆企業對於港口運輸的需求。

鐵海聯運,即由烏魯木齊國際陸港“一票制”發運鐵海聯運班列,經青島、連雲港等港口通關轉為海運,直達日韓與東南亞地區。鐵海聯運的開通,發揮了烏魯木齊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對進出口企業來說,當月就可在新疆完成退稅業務,無需像以往那樣派人專門到青島港退稅,為企業流動資金提供了保障。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規劃建設始於2015年11月,主要包括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中歐班列新疆集結中心、綜合保稅區等。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則連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拉動現代物流業、國際商貿業、高端服務業、先進製造業集聚發展。

烏魯木齊市與青島市歷史上就有著緊密的經濟、貿易和文化往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經由青島港“一票制”到達東南亞的鐵海聯運線路,將打造成一條帶動雙方產業互動發展的“政策通道”“物流通道”和“經濟發展通道”。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所在地——烏魯木齊經開區(頭屯河區)區委常委劉海江說,實現鐵海聯運,是烏魯木齊與青島兩地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舉措。由烏魯木齊國際陸港“一票制”發運鐵海聯運班列,經青島通關轉為海運,直達日韓與東南亞地區,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也將立足新疆優勢產業和優勢資源,實現東向物流發展戰略。

據他透露,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近日還與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定,並在天津港成立了烏魯木齊行銷中心,預計7月上旬將從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開行到天津港的首趟鐵海聯運班列,目的地是太平洋沿岸國家。未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還將與寧波港、上海港等合作,實現更多的鐵海聯運線路,打通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

原文鏈接

編輯推薦

Fu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2017年5月15日,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滿閉幕。與會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簽署了圓桌峰會聯合公報,各國之間形成了270多項具體成果清單,成績喜人。為期兩天的論壇以“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為主題,吸引了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約1,500名代表參加,包括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今年中國最高規格的外交盛會,也是自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以來,中國為此召開的首次國際會議。經過三年多的發展,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論壇的閉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將在2019年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受古代絲綢之路的啟發,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促進亞洲、歐洲、非洲以及其他地區的貿易和經濟一體化。它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參與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開放型合作平臺,以促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請按此閱覽英文原文

編輯推薦

背景

中國現正推動「一帶一路」發展,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發展戰略。2015年3月,中國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件(「願景與行動」),倡議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以便推動沿綫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願景與行動」特別表明,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希望與亞洲、歐洲、非洲等沿綫國家着力研究解决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以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包括加强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磋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以便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拓展相互投資領域;同時要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用以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包括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希望與「一帶一路」國家携手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發展概况

中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始於2006年,主要是由中國商務部牽頭,與政治穩定且與中國關係較好的國家政府達成共識,然後以國內審批通過的企業為建設經營主體,由該企業與國外政府協議和簽約,在有關國家投資建設、或與所在國企業共同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主導產業明確、公共服務功能健全的產業園區,再由該企業開展對外招商,吸引國內、所在國和其他外國相關企業入區投資發展,形成產業集群,並建立相對完善的產業鏈,這種發展模式相當於中國企業以集群、抱團方式,集體對外進行直接投資和經貿合作。

為進一步創新和推動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發展,完善建設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服務工作,2013年商務部、財政部聯合制訂了《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確認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辦法》。有關《管理辦法》的合作區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含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註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資控股企業(以下稱實施企業),通過在境外設立的中資控股的獨立法人機構(以下稱建區企業),投資建設的基礎設施完備、主導產業明確、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的產業園區。

申請確認考核的合作區應有利於中國優勢產業「走出去」,優化國內產業結構;有利於利用資源,提高資源配置能力;有利於建立商貿物流網絡,拓展貿易發展空間;有利於開展技術合作,提升技術創新水平;有利於促進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外國夥伴實現互利共贏等。

根據《管理辦法》通過確認考核或年度考核的合作區,可申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資助,包括相關金融機構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和貸款條件的建區和入區企業,積極提供必要的授信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務。

據2013年《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關於支持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商務部和國家開發銀行共同建立合作區項目協調和信息共享等聯合工作機制,為符合條件的合作區實施企業、入區企業提供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具體措施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根據國家對外發展戰略的需要,支持國內產業集群「走出去」,為合作區建設提供投融資等服務,同時積極探討依托境外金融機構信用、項目自身及其他資產抵質押、土地出讓應收賬款質押等模式,為合作區實施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通過與東道國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合作,以轉貸款、銀團貸款等方式,為入園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境外經貿合作區目前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重要載體和平台。中國商務部數字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企業已在36個國家建設合作區77個,累計投資241.9億美元,入區企業1,522家,總產值702.8億美元。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成效尤其顯著。「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大多處於工業化發展初期,具良好市場發展潛力,和强烈吸引外商投資意願。中國現時在20個「一帶一路」國家正在建設56個合作區,佔所有在建的境外合作區總數72.7%,累計投資185.5億美元,入區企業1,082家,總產值506.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職位約18萬個,促進合作區所在國的工業化和相關產業發展,特別是輕紡、家電、鋼鐵、建材、化工、汽車、機械、礦產品等重點產業發展和升級。[1]

亞洲經濟貿易合作區個案

中國在「一帶一路」的合作區遍及歐洲、亞洲和非洲等地,不同地點合作區在資源、市場、交通運輸、基建等方面各具優勢。當中亞洲地區更是中國開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重點地區之一。順應大部分亞洲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近年積極以工業園等經濟特區模式吸引投資,推動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中國更可把經濟貿易合作建設作為重要推動力,加强與東南亞地區合作,構建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

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中小型企業而言,他們似乎也較樂意聚焦東南亞地區的發展機會。無論是前往東南亞直接投資設廠從事加工貿易、與當地夥伴開展產能合作,或發掘當地的工業物料和消費市場等,均受到中小企業青睞。事實上,東南亞國家近年工業生產迅速擴張,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加,已逐漸與中國建立緊密的供應鏈關係。

根據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16年中在華南地區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的內地企業(83%)表示希望前往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東南亞地區,發掘「一帶一路」商機,其次是前往南亞(27%)、中歐及東歐(24%)等地。他們希望增加銷售各類產品往「一帶一路」市場(88%),部分企業則希望前往當地投資設廠生產(36%),或在當地採購各類消費品/食品或原材料等(35%)。

圖:內地企業在未來1至3年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發掘商機意向
 
圖:內地企業在未來1至3年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發掘商機意向
 

中國目前在東盟投資並通過考核的合作區包括:(1)中國印度尼西亞聚龍農業產業合作區;(2)老撾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3)柬埔寨經濟特區;(4)泰中羅勇工業園;和(5)越南龍江工業園。另外,由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政府共同開創的「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新模式,分別在馬來西亞關丹和中國廣西欽州建立兩個產業園區,有望成為中國政府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先行探索和實踐的經濟合作項目。

按此購買這份研究報告。


[1]資料來源:中國商務部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 (2)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 (3)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 (4)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 (5)

編輯推薦

2013年4月,連接波蘭第三大城市羅茲(Łódź)與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省會成都的直通鐵路貨運服務開通。自此之後,波蘭已成為一個日受歡迎的物流樞紐,可以替代現有的歐亞海運及空運航線,為貿易商提供具競爭力的服務。此外,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持續,殃及途經烏克蘭到匈牙利及斯洛伐克等地的鐵路貨運,更令波蘭大受歡迎。

亞歐鐵路貨運不斷增長,初見其利,對波蘭來說,是新的國家經濟發展計劃賴以成功的關鍵因素。這項發展計劃名為Morawiecki,由該國副總理兼經濟發展與財政部部長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提出,與「一帶一路」倡議有許多共通之處,不僅計劃擴大投資,還要改善人均收入,提高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從折衷之道到市場開放方案

自2012年12月首班直達貨櫃列車從成都到達羅茲以來,連接中國與波蘭的定期鐵路貨運服務大幅增加。這些新路線包括蘇州至華沙的鐵路班列,於2013年9月開通,而2015年8月起開辦的廈門至羅茲線,更是首條由一個自由貿易區(即廈門海滄保稅港區)開出的鐵路貨運線。

鐵路運輸通常被視為海運與空運之間的折衷方案。對某些貿易商來說,海運時間太長,而空運則收費不菲,而快速增長的中波鐵路運輸,就是一個更具吸引力的物流方案。這個發展勢頭還增強了波蘭作為中東歐區域轉運中心的作用,方便高增值產品往來中國與歐洲。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不斷,目前大多數亞歐鐵路服務均避免通過俄烏邊界,而波蘭則能提供現成的運輸服務取而代之,在爭取區域物流業務方面大見成效。

若將40英尺長的高櫃從香港運往波蘭,貨主通常會選擇一條海運航線,需時33天才能到達波蘭北部的格但斯克(Gdańsk),港口至港口的收費約1,800美元。若貨物不僅是以波蘭市場為目的地,貿易商亦可以考慮運往歐洲其他港口,如德國漢堡(1,800美元,32天)、斯洛文尼亞的庫珀港(Koper)(1,700美元,25天),以及較常用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1,600美元,22天)。中遠集團最近收購了比雷埃夫斯港的多數股權,並令前往歐洲各主要樞紐的陸路連繫(公路及鐵路)更方便。

圖片: 波蘭交通運輸網絡發達,在爭取中東歐物流業務方面大見成效。
波蘭交通運輸網絡發達,在爭取中東歐物流業務方面大見成效。
資料來源:中東歐—中國物流合作秘書處
圖片: 波蘭交通運輸網絡發達,在爭取中東歐物流業務方面大見成效。
波蘭交通運輸網絡發達,在爭取中東歐物流業務方面大見成效。
資料來源:中東歐—中國物流合作秘書處

舉例來說,貨物扺達比雷埃夫斯港後,可以通過全歐交通網絡(Trans-European Transport Network,簡稱TEN-T)運往波蘭或歐洲其他地區的倉庫及配送中心。TEN-T有兩大走廊: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走廊是連接中東歐國家與波羅的海及亞得里亞海各港口的南北軸線,而北海—波羅的海走廊則是連接波羅的海國家及波蘭與德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東西軸線。波蘭正好位於兩大走廊的交匯處,貨車在兩三天內可到達歐洲大部分國家的首都。然而,貨物從比雷埃夫斯港以陸路運往波蘭首都華沙、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捷克的帕爾杜比采(Pardubice)和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等中東歐主要城市,運費通常在1,100歐元以上。

另一方面,由於路線、作業表現和海關協議均有重大改進,直通貨櫃列車不用兩星期就可扺達華沙。例如,俄羅斯、哈薩克和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國家的列車使用寬軌(1,520毫米),而中國及歐盟的列車則使用準軌(1,435毫米),現時在霍爾果斯(Khorgas)將貨櫃轉換列車,50分鐘內就可完成。霍爾果斯在中國—哈薩克邊界附近,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最繁忙的交匯點之一。

鐵路運輸的費用隨時是海運的兩倍以上,例如,從深圳以鐵路運送一個40英尺長高櫃到華沙的站到站費用約為4,000美元。儘管如此,速度是越來越多貿易商選擇鐵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他們須迅速交貨(通常是同一天),以滿足電子商貿業務不斷增長的需要。

貿易商如打算將來自香港的產品運往歐洲,這個折衷方案乍看並非十分吸引,因為用保稅貨車將產品運往內地火車站還需額外的成本及時間。不過,在內地設廠生產並直接出口到歐洲的香港製造商,則日趨頻密使用這條路線。

每艘貨櫃船可運載超過11,000個貨櫃,而列車只能運送約60至65個貨櫃,與海運相比,鐵路價格較高,運力有限,不適合所有產品。據經營首班中波直通鐵路貨運列車的羅茲物流公司Hatrans Logistics表示,前往歐洲的列車主要運載電子產品、汽車配件、電器和醫療設備,而運往中國的大多是先進機械設備、汽車及建築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飲料已成為歐亞列車上的慣常貨物。

為善用返回中國列車的閑置運力,波蘭出口商開始與物流業者合作拓展新商機,而一些有遠見的中國企業甚至自設採購團隊,物色有吸引力的歐洲產品來填補回程貨櫃的空位。

圖片:波蘭食品飲料公司在中國的跨境網上購物平台提供貨品,並通過鐵路運輸為訂單發貨。
波蘭食品飲料公司在中國的跨境網上購物平台提供貨品,並通過鐵路運輸為訂單發貨。
資料來源﹕www.chopin-deli.com
圖片:波蘭食品飲料公司在中國的跨境網上購物平台提供貨品,並通過鐵路運輸為訂單發貨。
波蘭食品飲料公司在中國的跨境網上購物平台提供貨品,並通過鐵路運輸為訂單發貨。
資料來源﹕www.chopin-deli.com

例如,Hatrans Logistics已在中國跨境電子商貿平台京東全球購推出一家網店,名為蕭邦美食(Chopin-Deli),以推銷咖啡、茶、果汁、烈酒、果醬及糖果等食品飲料,而且還在成都設立陳列室展示其他特色產品,包括在內地市場具有相當大潛力的產品,如受損土壤的清潔材料、建築材料(木地板)、時尚產品(健康/飲食補充劑和運動飲料),以及個人護理用品(化妝品和護髮品)等。

據波蘭屠戶與肉品製造商協會(Association of Polish Butchers and Meat Producers)稱,波蘭各城市幾乎都有中國及亞洲餐館,其中95%的食材實際上在當地種植。這種情況不僅反映波蘭食品業大有能力滿足中國及亞洲廚師的需求,而且顯示波蘭新鮮農產品和加工食品飲料在中國和亞洲市場的潛力甚大。為進一步加強客戶的信心,波蘭成為唯一實施3個全國食品質量制度的歐盟國家, 即QMP(優質肉類計劃)、PQS(豬肉質量制度)和為多種產品而設的QAFP(食品質量保證制度),以保證肉類產品的安全及質量。

波蘭Ostrowski及Moniecki等地區早前爆發H5N8禽流感,導致香港禁止進口波蘭禽肉及相關產品(包括禽蛋)。不過,2016年,香港從波蘭進口約2.05萬公噸冷藏禽肉及480萬隻禽蛋,顯示波蘭食品備受香港消費者歡迎。這種情況又為波蘭與香港的合作敞開一個新窗口,即波蘭的食品飲料可以與亞洲的烹飪技巧配合,為亞洲美食愛好者創製佳餚。

在歐盟,波蘭是莓果、漿果、蘑菇、青瓜、洋蔥及大蒜等產品的主要出口國,除肉類産品外,該國也積極向亞洲市場促銷水果及蔬菜。去年6月中國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波蘭,兩國政府簽署多項合作協議,之後波蘭蘋果在9月獲准進入中國市場。隨著亞洲製造商日漸瞭解波蘭農產品的質量和物有所值等優點,來自波蘭的蘋果、蘋果汁、穀物和冷凍蔬菜已成為全球食品供應鏈的一部分,市場供應日益增多。

波蘭是歐洲最大的藍莓生產國,繼蘋果取得成功後,草莓、紅桑子、加侖子和藍莓等水果亦可望在中國市場有不俗的表現。特別是波蘭的收穫季節與拉丁美洲和新西蘭等水果產地不同,可互作補充。波蘭莓果已經在香港有售,該國水果種植者廣泛認為,香港是進軍其他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內地的良好測試平台。

許多波蘭食品飲料公司將香港視為亞洲食品消費潮流指標。LEI Food & Drinks就是一個好例子,這家波蘭優質食品飲料製造商兼出口商已直接在香港設點,以進入亞洲市場。該公司在香港的倉庫為多家高級酒店提供優質的蘋果和新鮮果汁,而他們的果汁採用傳統的冷榨方法生產,不含防腐劑或添加糖份。同時,該公司還通過香港的展覽會等不同渠道,向亞洲市場推銷有機蘋果片、香腸、運動飲料和酒精飲料等。

波蘭全國蔬果生產者組織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Producer Groups)表示,該國使用人造肥料的歷史很短,土壤比較綠色及清潔,僅兩三年就可轉為有機種植,而歐盟其他國家則需時6至7年。自2004年加入歐盟以來,波蘭得到歐盟的財政支持,在農業、作物儲存和食品加工等領域已有長足發展,基礎設施先進。

波蘭是歐盟第二大禽類生產國,僅次於法國,已與歐洲其他地區的農民分享在母雞雞舍自動化及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除天然食品、營養食品和安全食品外,農業經驗及技術商業化是香港與波蘭另一大有可為的合作領域。在這方面,香港擁有眾多優勢,包括成熟的科技交易平台,以及在測試平台建立、概念驗證試驗和解決方案訂製等領域進行國際合作的卓越往績。

貿易蓬勃帶動投資需求

由於中國消費者對歐洲更佳、更安全、更吸引的產品需求甚殷,而製造商也需要歐洲源源不斷供應原材料和零部件,因此中國與歐盟的貿易總額預料會由2016年約5,700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超過1萬億美元。鐵路運輸勢將在歐亞供應鏈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因而需要改善基礎設施,而來自波蘭國內及海外私人投資者和機構(包括歐盟)的投資也有更大需求。

亞歐鐵路貨運不斷增長,已初見其利,波蘭政府認為這是Morawiecki計劃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該計劃與「一帶一路」倡議有許多共通之處,預期在2020年前將投資超過2萬億茲羅提(約4,900億美元),不僅在波蘭國內外擴大投資,還要提高人均收入,加強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根據Morawiecki計劃設定的目標,預計波蘭的人均GDP將由目前達歐盟平均水平的69%,上升至2020年的79%。這個目標如果實現,那麼該國對品質更高,品種更多的進口產品會新增不少需求。該計劃還會推動投資,從目前佔GDP的20%,提高到2020年的25%,而對外直接投資預計會增長70%,為全球服務供應商帶來越來越多的商機,既能促進外商在波蘭的投資,也能推動波蘭機構及企業的對外投資。

在地區層面,該國地方政府積極開展新項目和制訂具競爭力的優惠措施,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建設基礎設施,及/或升級改造現有設施,以善用歐亞鐵路發展日趨蓬勃的機遇,開拓市場對裝卸服務及製造/加工設施不斷增長的需求。舉例來說,波麥拉寧經濟特區(Pomeranian Special Economic Zone,簡稱PSEZ)最近擴展至盧布林(Lublin)地區的比亞瓦—波德拉斯卡(Biała Podlaska)縣,靠近波蘭與白俄羅斯邊界。

圖片:PSEZ在波蘭5個地區設有35個分區,吸引了123家投資者,總投資超過110億茲羅提。
PSEZ在波蘭5個地區設有35個分區,吸引了123家投資者,總投資超過110億茲羅提。
資料來源:波蘭投資貿易局(PAIH)
圖片:PSEZ在波蘭5個地區設有35個分區,吸引了123家投資者,總投資超過110億茲羅提。
PSEZ在波蘭5個地區設有35個分區,吸引了123家投資者,總投資超過110億茲羅提。
資料來源:波蘭投資貿易局(PAIH)

PSEZ是波蘭14個經濟特區之一,一向積極實施一系列配套項目及擴展活動,包括支持初創企業、資訊通訊科技及新技術發展的格但斯克科技園區(Gdańs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以及位於格丁尼亞(Gdynia)重點建設現代化環境以支持造船及相關行業的波羅的海新技術港( Baltic Port of New Technologies)。

據2016年12月30日發布的部長會議規例,PSEZ因業績良好,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波蘭東部。PSEZ計劃在盧布林地區的比亞瓦—波德拉斯卡縣,利用已停用軍事機場的基礎設施,以及現有的內陸轉運設施,建設一個物流中心或轉運樞紐,目的是與連接中國與西歐的新絲綢之路結合起來。

PSEZ的管理公司波麥拉寧經濟特區有限公司表示,隨著鐵路聯繫改善,製造商可以將生產活動(或至少是運往歐洲市場產品的部分生產工序)遷移到波蘭或其他中東歐地區。新的比亞瓦—波德拉斯卡分區接近波蘭與白俄羅斯的邊界,可作為物流樞紐,讓轉運貨物從寬軌列車轉到準軌(1,435 毫米)列車,或者將貨物拆箱,以便分揀並直接發送至歐洲的客戶或倉庫。此外,該分區也有助生產活動遷往波蘭各地甚至整個中東歐地區。

將新分區交由PSEZ管理,可保證與全國的多式聯運系統發揮最佳的協同效應。位於比亞瓦—波德拉斯卡的內陸貨運港,可與波麥拉寧地區的格但斯克/格丁尼亞以及西波麥拉寧地區的Szczecin/Świnoujście等不凍港有更佳的聯繫,最大限度提高整體貨物周轉量。除物流優勢外,在新分區投資的公司還可享受較高的稅項減免,根據投資成本或兩年內新聘員工的開支,減稅率分別為50%(員工250人以上的大企業)、60%(中型企業)及70%(微型及小型企業)。

波蘭中部的羅茲亦積極吸引中國投資。中國投資者已在當地經營一家塑料廠,生產電視機、電腦屏幕及其他娛樂設備的零部件,而另一家玻璃廠亦即將投產。這些中資工廠憑藉當地的地理優勢,不僅可在中波之間快速交貨,甚至遍及整個歐洲大陸。

為吸引中國投資者,地方政府和羅茲經濟特區制訂了長遠計劃,在主要貨運站附近發展新的基礎設施和工業區,以促進中資企業與當地商界的合作,特別是在電機工程、食品加工、酒精飲料、化妝品和藥品等行業。

投資初見成效後繼者陸續湧現

截至2015年底,香港在波蘭的累計直接投資額為4.187億美元,在波蘭的外來投資來源地中排第24位,在亞洲僅次於韓國和日本。香港最知名的企業包括和記港口(原名和記港口控股)、東方海外、嘉里物流和國泰航空更是香港在波蘭投資的成功範例。

自2005年以來,長江和記實業的附屬公司和記港口在格丁尼亞港開展多個投資項目,將格丁尼亞貨櫃碼頭改造為現代化貨櫃裝卸設施,並加強該港作為集貨港的作用,把波蘭與德國不來梅和漢堡,以及荷蘭鹿特丹等歐洲其他樞紐連接起來。 2015年,格丁尼亞貨櫃碼頭完成深水港發展計劃,包括增加一個深水泊位,可停泊載重多達19,000個貨櫃的船舶,並擴建其鐵路終點站。

香港貨櫃輪船公司東方海外是前G6聯盟成員,最近在其亞歐環回線增加直接靠泊格但斯克的服務。鑒於亞歐商路前景樂觀,直接靠泊格但斯克,可方便中國及亞洲公司直接將零部件運往波麥拉寧物流中心等港口附近設施以進行加工,藉此享受低營運成本以及歐盟製造的免關稅地位。

隨著客戶在中東歐發展,香港嘉里物流為確保他們的貨物可以順利進出當地,遂擴大在歐洲的業務範圍,於2016年11月在波蘭西部波茲南開設共享服務中心,並於2017年3月在華沙設立新辦事處。新的共享服務中心旨在提高在區內的總體成本效益和服務競爭力,而新的華沙辦事處則為客戶提供海陸空等國際貨運代理及海關經紀服務。

香港的旗艦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尚未開辦直飛波蘭的航班,仍是波蘭乘客不熟悉的名字。然而,該公司卻於2016年4月選擇在波蘭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Kraków)開設第4個環球客戶聯絡中心。克拉科夫是波蘭南部莫洛波爾斯卡(Małopolska)地區的首府,過去3年當地的外判服務在歐洲排名第一[1]。國泰是首批直接在克拉科夫設立商業據點的亞洲公司,新設的聯絡中心擁有一支懂得多國語言的年輕專業團隊,人數超過120人,負責處理非洲、歐洲及中東的來電,涉及訂位、行李、網上辦理登機、網站技術問題等。

相片:2016年4月,國泰航空在克拉科夫開設第4個環球客戶聯絡中心。克拉科夫是歐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國泰航空在克拉科夫開設第4個環球客戶聯絡中心。克拉科夫是歐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1)
相片:2016年4月,國泰航空在克拉科夫開設第4個環球客戶聯絡中心。克拉科夫是歐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國泰航空在克拉科夫開設第4個環球客戶聯絡中心。克拉科夫是歐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1)
相片:2016年4月,國泰航空在克拉科夫開設第4個環球客戶聯絡中心。克拉科夫是歐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國泰航空在克拉科夫開設第4個環球客戶聯絡中心。克拉科夫是歐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2)
相片:2016年4月,國泰航空在克拉科夫開設第4個環球客戶聯絡中心。克拉科夫是歐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
2016年4月,國泰航空在克拉科夫開設第4個環球客戶聯絡中心。克拉科夫是歐洲主要的外判目的地之一。(2)

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波蘭經濟計劃的框架下,不少波蘭企業、中介公司及項目業主有意與中國投資者一起發展。香港憑藉多元化的投資足跡,加上現有的專業及財務顧問服務集群,以及廣泛的全球網絡和聯繫,大有條件成為波蘭企業的合作夥伴。

上述發展策略及框架不斷取得進展,而且日趨明確具體,預料不斷會有雄心勃勃的建議提出,涉及技術要求更高和更複雜的項目。凡此種種,無不需要更先進的項目融資服務和更全面的專業服務。香港作為國際合作的超級聯繫人,一向擅長提供這些服務。

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有約60家合作夥伴,包括金融機構、銀行、投資者、律師和保險公司,是香港持續發展為基建融資中心的重要推動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辦公室的宗旨是幫助有意投資基建項目的公司妥善處理不斷變化的基建投資及融資問題。

隨著貿易和投資進一步擴張,各類法律服務的需求將與日俱增,包括合同安排、項目管理和爭議解決等。由於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廣受信賴,司法獨立,若有香港服務供應商參與,可令有意從「一帶一路」中獲益的本地、亞洲和波蘭貿易商和投資者倍感安心。

 


[1] 根據Tholons Outsourcing Destinations List的資料。

 

編輯推薦

中國對外經濟活動不斷增加,現已成為世界的主要貿易國和主要對外投資來源地之一。特別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中國企業加緊「走出去」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貿易及投資活動,直接刺激對各項專業服務需求,以支援他們日益增加的國際業務。

中國沿海地區一向是對外經濟合作的主要地點,包括毗鄰香港的珠三角,以及長三角地區。事實上,上海及附近地區企業,正日益前往「一帶一路」尋找有關機遇,以刺激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為瞭解有關發展情況,香港貿發局於2017年第一季,在上海及江蘇省等長三角地區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的內地企業(84%)會在未來1至3年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掘商機;當中,最多企業(46%)表示香港是內地以外尋找專業服務以發掘有關商機的地點。這與香港貿發局去年在華南地區進行同類型調查結果相若。[1]

受訪企業感興趣的「一帶一路」地點,主要是東南亞地區(62%),其次是南亞(32%)和中歐/東歐(28%)等。而最多企業(58%)希望增加銷售工業產品、相關的服務和技術往「一帶一路」市場,32%則考慮前往「一帶一路」投資設廠生產。

毋庸置疑,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出去」投資海外的首選平台,本港服務業者多年來已為不少內地企業,處理在香港和海外市場的貿易及投資業務。隨著內地,包括長三角企業進一步「走出去」發掘「一帶一路」商機,勢將為香港業者帶來更多機遇。(更多有關中國對外投資情況,及香港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投資海外的首選平台,請參考中國躍居第二大對外投資來源地:首選香港服務平台)

圖:香港是內地企業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服務平台。
香港是內地企業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服務平台。
圖:香港是內地企業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服務平台。
香港是內地企業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服務平台。
圖:中國推動企業前往「一帶一路」開展貿易及投資活動。
中國推動企業前往「一帶一路」開展貿易及投資活動。
圖:中國推動企業前往「一帶一路」開展貿易及投資活動。
中國推動企業前往「一帶一路」開展貿易及投資活動。

「一帶一路」:中國對外貿易及投資熱點

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而中國企業的對外經濟活動,亦由貿易逐步擴展至各類型的投資領域。2016年,中國對外貿易達3.69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3.71萬億美元而位居第二[2]。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非金融類)流量達1,700億美元[3],居世界前列,並且超過同期吸引外資流入金額,現已躋身成為淨資本輸出地之一。

相片:「一帶一路」發展將進一步刺激內地企業對香港服務的需求。
「一帶一路」發展將進一步刺激內地企業對香港服務的需求。
相片:「一帶一路」發展將進一步刺激內地企業對香港服務的需求。
「一帶一路」發展將進一步刺激內地企業對香港服務的需求。

特別在「一帶一路」的倡議和發展戰略下,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活動將持續增長。中國商務部數字顯示, 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為6.3萬億元人民幣(折合幾達1萬億美元),增長0.6%,約佔中國同期對外貿易總額26%;此外,中國 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佔同期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總額8.5%,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印度、泰 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在中國加緊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鼓勵企業前往相關國家和地區進行各種貿易及投資活動等情況下,「一帶一路」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各種 經濟活動的重要推動力。香港一向是中國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服務平台[4],可以預期,「一帶一路」的發展將進一步刺激內地企業對香港各類支援服務的 需求。

香港貿發局聯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於2017年第一季分別在上海及江蘇省等長三角地區進行問卷調查,目的是瞭解位於長三角的內地企業在經營上面對的挑戰、轉型升級的經營及投資策略,以及「走出去」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意向,和他們對有關專業服務的需求。

這是香港貿發局繼2016年在華南地區進行同類型研究項目後展開的另一次調查。[5]是次調查成功收回163份問卷,當中148份是由內地企業填寫的有效問卷,他們主要從事服務業、製造業及貿易等。以下是該148家內地企業對「走出去」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意見。

表:問卷調查企業背景
表:問卷調查企業背景

企業面臨各種挑戰

差不多所有受訪企業(99%)表示在過去一年,在經營業務方面受到各種挑戰。他們主要受到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困擾(41%),以及勞工、土地及/或其他生產成本上升的影響(39%),其他挑戰則包括國際市場競爭激烈(28%),融資困難(26%)和海外市場疲弱、訂單不足 (24%)等。

表:過去一年經營業務面臨挑戰
表:過去一年經營業務面臨挑戰

為應對各種挑戰,超過95%企業表示在未來1至3年會考慮/或已經在業務、經營策略方面作出調整及投資。他們的首要策略,是加緊開發海外市場,合共佔所有受訪企業74%,包括50%受訪企業表示會更多開發海外新興市場,而48%則開發海外成熟市場。此外, 37%表示會開發/加強自有品牌業務,另有37%會增強產品設計及技術研發(R&D)能力。

表:在未來1至3年考慮或已經在業務/經營策略方面作出調整及投資
表:在未來1至3年考慮或已經在業務/經營策略方面作出調整及投資

聚焦東南亞的「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在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84%受訪企業表示會在未來1至3年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掘商機。

表示會考慮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企業當中,最多企業(58%)希望增加銷售工業產品、相關的服務和技術往「一帶一路」市場,而32%企業選擇前往「一帶一路」投資設廠生產,及往當地採購各類消費品/食品供內地銷售、採購原材料供內地生產用(18%)。另有9%希望在「一帶一路」國家設立中轉倉庫以加強國際物流效率。

受訪企業感興趣發掘上述「一帶一路」商機的地點,則較多選擇包括東盟國家的東南亞地區,佔會考慮發掘「一帶一路」商機企業62%,而較少企業揀選其他地區,例如南亞(32%)、中歐及東歐(28%)、中東及非洲(27%)、中亞及西亞(19%)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述結果中,各項企業選擇的佔比與去年華南地區調查結果略有不同,但兩地企業對感興趣的「一帶一路」商機及地點的優先次序相若,顯示內地企業對發掘有關商機的取向頗為一致。

表:在未來1至3年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掘商機
表:在未來1至3年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掘商機

華南與長三角地區調查結果比較

感興趣的商機華南地區調查長三角地區調查
銷售產品88%58%
投資設廠36%32%
採購35%18%
設立中轉倉庫22%9%

 

感興趣的商機華南地區調查長三角地區調查
東南亞83%62%
南亞27%32%
中歐及東歐24%28%
中東及非洲23%27%
中亞及西亞20%19%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調查

 

尋求服務支援

表示會考慮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企業當中,51%表示希望參加與海外、「一帶一路」市場對接的市場推廣活動,而50%表示需要獲得包括銀行、融資、項目估值等相關的金融服務;此外,45%希望尋找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及40%需要商業顧問服務供瞭解海外、「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環境。

表:有興趣或最需要獲得的專業服務以發掘「一帶一路」商機
表:有興趣或最需要獲得的專業服務以發掘「一帶一路」商機

在內地及香港尋求服務支援

為尋求上述的專業服務發掘「一帶一路」商機,55%會考慮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企業表示,會首先在內地尋找有關服務支援。除此以外,不少企業表示會同時前往境外尋求各種專業服務,而香港是最多企業表示最有興趣前往的地點,佔會考慮發掘「一帶一路」商機企業的46%,這與香港貿發局去年在華南地區進行同類型調查結果相若。其他最有興趣前往的地點包括美國(34%)、德國(27%)及新加坡(23%)等。

表:最有興趣前往尋求專業服務支持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地點
表:最有興趣前往尋求專業服務支持發掘「一帶一路」商機的地點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得到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協助進行是項問卷調查,特此鳴謝。

 


[1] 有關華南地區調查,請參閱:中國企業發掘「一帶一路」商機:華南地區問卷調查結果

[2]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世界貿易組織

[3] 資料來源:中國商務部

[4] 有關香港是中國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服務平台,請參閱:廣東企業「走出去」:香港服務業的商機江蘇/長三角企業「走出去」:香港服務業的商機環渤海企業投資海外的服務需求中國「走出去」拓展「一帶一路」機遇:西部企業的服務需求

[5] 請參閱:中國企業發掘「一帶一路」商機:華南地區問卷調查結果

編輯推薦

由捷克、匈牙利、波蘭和斯洛伐克組成的維謝格拉德四國(Visegrad Four,簡稱V4),在協調及強化國家經濟上大有成效,有助4國在中東歐區域經濟中競爭,並且擔當主導角色。中東歐國家與中國合作的「16 + 1」模式和「一帶一路」倡議在許多方面協調一致,當中V4國家大有條件從中獲益。

V4國家位於歐洲中心,在中國與中東歐加強合作及聯繫下,貿易及投資交流不斷增加。同時,越來越多V4企業亦放眼全球,積極尋找新市場。

香港是個活躍的資本市場,專業服務提供者群集,又擁有龐大的全球網絡及眾多聯繫,這些獨特之處令香港成為一道關鍵的橋樑,能為踏足新市場的V4企業和投資者提供重要的融資渠道以及專業服務,讓他們在拓展新市場時得到保障。

隨著國際聯繫加強,投資往來日增,V4國家不僅可以在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大環境中重新定位,在區域分銷和供應鏈管理方面,也為貿易商及製造商提供更多機會。

V4國家:「一帶一路」在中東歐的核心合作夥伴

中東歐國家在中國的外交政策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夥伴。中東歐國家與中國合作的「16 + 1」模式和「一帶一路」倡議在許多方面協調一致,這兩大發展倡議均由中國主導,旨在深化並擴大與中東歐16國的合作,包括基礎設施投資,以及產業和技術開發合作。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加強合作及聯繫,各國受惠程度會有所不同,取決於其發展規劃及國家戰略。V4集團在區域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在協調及強化4國經濟,以便在區域及國際上有效競爭方面,成效顯著。預料隨著貿易及投資往來增加,V4國家將獲益最多。

「16 + 1」模式覆蓋中東歐16個國家,V4佔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口及接近三分之二的經濟產出,自然是「一帶一路」中重要和積極的參與者。「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加強亞洲、歐洲與非洲之間的聯繫,要取得成功,物流暢通是先決條件之一。對於運送貨物來往亞洲與西歐的付貨人及其貨運代理來說,V4可以提供另一套物流解決方案,值得注意。

表:中東歐國家的市場規模
表:中東歐國家的市場規模

中國與V4國家關係良好,並持續實施「走出去」的策略,對V4各國的直接投資也一直上升,雙邊貿易亦蓬勃發展。在截至2015年的5年內,中國對V4的直接投資額從7.69億美元增至12.8億美元,上升超過65%,佔中國對中東歐16國的直接投資近三分之二。以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來看,中國在V4及其他中東歐國家的投資額遠遠談不上龐大,可是香港的專業服務供應商和中資企業卻經常參與中國與V4的投資交易,例如合併收購項目。

表:中國在 V4的累計直接投資總額
表:中國在 V4的累計直接投資總額

過去10年,資金充裕的中國投資者已成功進入V4各國,收購業務前景不俗的企業,預料未來在區內將有越來越多私營及公營部門的「棕地」和「綠地」項目成事。中國的投資陸續有來,加上歐洲結構和投資基金(ESIF)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大型基建項目、研究創新活動,以及包括初創企業在內的小型企業等,能為V4 經濟注入強心針,對振興工商業大有幫助。

2014至2020年期間預算金額

捷克

捷克通過11個全國及地區計劃,獲歐洲結構和投資基金撥款240億歐元,相當於2014至2020年期間人均2,281歐元。

匈牙利

匈牙利通過9個全國及地區計劃,獲歐洲結構和投資基金撥款250億歐元,相當於2014至2020年期間人均2,532歐元。

波蘭

波蘭通過24個全國及地區計劃,獲歐洲結構和投資基金撥款860億歐元,相當於2014至2020年期間人均2,265歐元。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通過9個全國及地區計劃,獲歐洲結構和投資基金撥款153億歐元,相當於2014至2020年期間人均2,833歐元。

 

資料來源:歐洲委員會

V4各國不僅是中國在中東歐直接投資的主要對象,也是中國在中東歐16國中的主要貿易夥伴,2016年佔中國與中東歐貿易總額的73%。然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貿易依然不平衡。2016年,中國對V4各國的出口幾乎是進口的兩倍。這種不平衡的貿易格局促使中國與V4擴大並深化合作,從合併收購擴展到更高增值的製造、技術交流,以及基建和房地產項目。

表:2016年中國與V4的貿易
表:2016年中國與V4的貿易

香港與V4各國的貿易格局,與中國內地和V4國家的貿易模式相似。2016年,這4個國家共佔香港與中東歐16國貿易總額的75%以上。其中匈牙利、波蘭和斯洛伐克不僅是香港在中東歐的主要貿易夥伴,去年更是快速增長的出口目的地。去年,香港與這3個國家的貿易按年增長9%至22%不等,而中東歐區內平均增長率則不到7%。

表:2016年香港與V4的貿易
表:2016年香港與V4的貿易

中國在V4國家投資頻繁,對培育V4企業的全球視野發揮日益重要和積極的作用。越來越多V4企業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尋覓新市場。有此趨勢,部分原因在於目前歐盟與俄羅斯互相進行經濟制裁,V4企業急需彌補因失去俄羅斯市場而招致的損失。對這些企業來說,香港是個安全而明確的門戶,能協助他們開拓中國內地市場。在這背景下,著名的V4企業、產品和品牌陸續流入香港及擴展業務,情況令人鼓舞。

香港是個活躍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多元化,專業及金融顧問服務群集,又擁有龐大的全球網絡及眾多聯繫,這些獨特之處使香港成為難以替代的合作夥伴,有助V4投資者、中間商及項目擁有者把握「一帶一路」和「16+1」模式帶來的機遇。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廣獲信任,加上司法獨立,成為亞洲區的法律服務和爭議解決中心,能為踏足新市場的V4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急切需要的支援和保障。

V4國家在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新定位

中國與V4之間的貿易及投資往來不斷擴大,應是「16+1」模式及「一帶一路」在中東歐成功實踐的良好跡象。這些發展使V4各國有能力在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大環境中重新定位,並在區域分銷和供應鏈管理上為貿易商及製造商提供更多機會。

波蘭:受惠於亞歐鐵路運輸量增長

波蘭是區內最大的經濟體,隨著歐亞鐵路運輸量增加,該國也成功取得大部分業務,並發展為鐵路物流中心,為歐亞貨運列車服務。某程度上,這要拜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不斷,影響了經俄羅斯及烏克蘭到匈牙利或斯洛伐克的歐亞鐵路運輸所賜。再者,波蘭是V4集團中唯一有途徑通往公海的國家,這項獨特的優勢使波蘭成為在中東歐進行區域分銷的首選據點。

一些新項目,例如在鄰近波蘭與白俄羅斯邊界的比亞瓦—波德拉斯卡(Biala Podlaska)設立的波麥拉寧(Pomeranian)經濟特區,也將進一步增強波蘭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應付列車轉軌(俄羅斯採用寬軌,歐洲則是標準軌)和轉運方面持續增加的需求,甚至是製造加工設施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隨著亞歐鐵路連接改善,加上東向列車通常不像西向列車那樣滿載,運費較低,因此一些波蘭公司如蔬菜水果種植商等,已開始利用鐵路運送蘋果及其他加工食品到中國市場。在這個趨勢下,香港貿易商及服務供應商亦加入推介波蘭食品飲料,包括葡萄酒、啤酒、烈酒、水果,以及果醬、果汁和化妝品等衍生產品。

匈牙利:在「一帶一路」合作中領先

匈牙利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歐洲國家。該國「向東方開放」的政策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當吻合,受到投資者的歡迎。今年4月,中國主要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在匈牙利北部城鎮科馬隆(Komarom)建立在歐洲的首家全資巴士廠。同時,幾家知名的匈牙利公司,包括世界領先的建築資訊模型化(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軟件開發商,以及全球女性醫療保健領域的重要業者,已通過在香港的地區總部或合作夥伴繼續拓展亞洲業務。

匈牙利是中國在中東歐直接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也是人民幣在歐洲國際化的重要合作夥伴。中國銀行自2003年起在匈牙利設立附屬公司,並自2014年起擁有1家經營全面業務的分行,目前地區總部也設在該國。2015年10月,該行選定在匈牙利設立中東歐首家人民幣清算中心,並於2017年1月推出歐洲首張人民幣和匈牙利福林(forint)雙幣借記卡。

物流方面,每周有3班貨運航班從香港直飛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使匈牙利有條件成為中東歐的空運貨物配送中心。布達佩斯至貝爾格萊德的高速鐵路項目正在施工,預計今年有重大進展。這條高鐵將延伸到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Skopje)和希臘首都雅典,使匈牙利這個內陸國與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的海港有更佳的連接。此外,連接匈牙利與希臘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的中國—歐洲陸海快速多式聯運已投入服務;該港口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經營。

捷克:中國主導的併購活動大增

中東歐國家之中,捷克與中國內地之間的航空客運尤其發達。2016年,到訪捷克的中國遊客超過30萬,比區內其他國家為多。客機機腹載貨量增加,加上新開辦的香港至布拉格貨運航線,使中國的快遞公司能更好地配合跨境電子商貿發展的需要。

捷克的鐵路網絡十分密集,在歐洲僅次於盧森堡及比利時,吸引了富士康(Foxconn)及亞馬遜(Amazon)等跨國公司在捷克設立區域物流中心。捷克公司是全球領先的輪組、車輪、車軸及其他車輪組件製造商,也積極參與歐亞鐵路的擴展。一家捷克公司於2015年獲得香港鐵路公司(港鐵公司)的合約,為港鐵列車提供車輪;2016年9月,該捷克公司在香港開設其首家亞洲辦事處。

除旅遊及物流領域的新發展外,捷克亦有多宗由中國主導的併購交易,涉及運動、房地產、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啤酒廠,乃至最近的DIY(自行組裝)及園藝用品連鎖店等多個範疇。中國中車集團亦在收購中東歐最大的鐵路車輛生產商Group Skoda Transportation。這些交易將有助中國製造商進軍歐洲市場,取得技術及人才。有些併購交易是通過在港中資企業的公司架構完成。一家著名的捷克玻璃及照明公司亦已在香港設立控股公司,以便接近在中國內地的生產基地,以及興旺的亞洲住宅及商業樓宇市場。

斯洛伐克:「一帶一路」投資及其現代化道路

斯洛伐克的人均汽車產量屬全球最高,在中東歐國家中是汽車相關投資的熱點。大眾汽車(Volkswagen)、標致雪鐵龍(Peugeot Citroën)及起亞(Kia)等三大汽車生產商,以及其一級和二級供應商都不斷擴展在該國的廠房。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的投資項目將於2018年投產,是過去7年歐洲最大宗的商業案例。

最近,全球第二大鋼鐵製造商中國河鋼集團收購了斯洛伐克最大的Košice鋼鐵廠,有助前者在歐洲鋼鐵業立足,避開歐盟對進口鋼鐵徵收的高額反傾銷稅。此宗收購也突顯斯洛伐克的戰略地位,有助製造業(例如汽車及電子產品)使用來自非歐盟歐洲供應地的原材料,烏克蘭便是一例。

為應付歐洲與亞洲之間鐵路貨運量的預期增長,並加強對國際製造及物流公司的吸引力,斯洛伐克正積極發展並改造其基礎設施,以善用該國位於南歐港口如斯洛文尼亞科佩爾(Koper)港和意大利里雅斯特(Trieste)港,以及北歐港口如漢堡港之間的集貨區優勢。其中包括在該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和靠近烏克蘭、匈牙利及波蘭的東部城市科希策(Košice)建設現代化轉運設施。

除硬件外,斯洛伐克政府積極採用並推廣新技術,例如電子鎖及電子清關系統等,使貨主及貨運代理商能更有效地追溯或跟蹤跨境貨物運輸。同時,該國正向亞洲擴展,其中包括計劃盡快與香港舉行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的談判。

編輯推薦

馬來西亞為吸納「一帶一路」相關投資以及促進北部州份發展,積極建設更多經濟特區。

照片: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是該國主要的南部發展走廊。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是該國主要的南部發展走廊。
照片: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是該國主要的南部發展走廊。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是該國主要的南部發展走廊。

馬來西亞積極建設更多經濟特區,藉此吸納「一帶一路」的相關投資,同時重整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馬來西亞政府力求推動經濟多元化,但面對3項重大挑戰,全部都與經濟特區息息相關。首先,該國銳意重整全國各地經濟以促進均衡發展,此外,亦希望鼓勵數碼科技領域積極創新,同時決心把握東盟一體化所帶來的新機遇。

流入馬來西亞的外資,差不多全部都以吉隆坡以及南部的雪蘭莪州和柔佛州為目標,若要重整全國經濟版圖,必須著力推廣北部州份的投資機遇。在這方面,東岸經濟區 (East Coast Economic Region)是一個關鍵項目,早於2008年已獲通過。

東岸經濟區橫跨北部的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東部的彭亨州,以及東南部柔佛州的豐盛港,佔馬來半島總面積51%,集中發展該國的傳統優勢產業,即製造、農業企業、石油、天然氣、石化及旅遊。

截至2016年5月,流入東岸經濟區的外資中,約38.5%(即31億美元)來自中國投資者,當中大部分資金均投入馬中關丹產業園。馬中關丹產業園設於東岸的彭亨州,是馬來西亞首個中馬兩國聯合開發的產業園。最近,廣西投資集團便投資1.33億美元,於產業園開設鋁部件製造廠。

不過,為了創造職位,北部州份必須吸納更多外來投資。因此,2016年,登嘉樓州政府建議設立一個新經濟特區,橫跨貝蘇特、Setiu、Kuala Nerus、瓜拉登嘉樓及馬蘭。新經濟特區佔地729,400公頃,據稱以中國的深圳經濟特區為藍本。目前,新經濟特區的首期工程將開發約221,000公頃土地,第二期將再開闢508,400公頃土地。

在馬來西亞政府鼓勵跨國企業及中小企業創造更多職位的計劃中,關鍵之一是改善國內的數碼基建設施。今年3月,馬來西亞設立全球首個數碼自由貿易區。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以及身兼馬來西亞數碼經濟顧問的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均有出席自貿區啟動儀式。

自貿區建成後,將成為吉隆坡國際機場航空城的電商物流樞紐。自貿區佔地405公頃,除了專注設立貨物空運和物流設施外,亦會發展航天航空產業群。首期設施將於今年較後時間啟用,阿里巴巴、菜鳥網絡、Lazada及大馬郵政(POS Malaysia)等均已簽約成為租戶。2019年,阿里巴巴將在自貿區設立全球電子商貿平台 (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方便中小企進行全球貿易。

自貿區的第二期工程將興建吉隆坡互聯網城,由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互聯網巨企Catcha Group負責發展。互聯網城可望成為主要的數碼樞紐,方便國際及當地互聯網公司開拓東南亞市場。

互聯網城將在大馬城(Bandar Malaysia)內興建。大馬城是一個商業及住宅區,原本是一個空軍基地,由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一個財團負責發展。

另外,吉隆坡-新加坡高鐵將於2026年投入服務,終點站設在萬達鎮(位處吉隆坡郊區)。高鐵往來吉隆坡至新加坡每程只需90分鐘,料可推動兩地的商業往來及旅遊業發展。

目前,高鐵計劃在布城、芙蓉市、亞羅牙也、麻坡、峇株以及新山的依斯干達布蒂理設站。未來數年,上述地區將成為投資樞紐,而依斯干達布蒂理已率先帶頭發展。

馬來西亞依斯干達(Iskandar Malaysia)是新山州主要的南部發展走廊,而依斯干達布蒂理經濟特區位於其內,佔地2,217平方米,於2006年成立,目標是利用毗鄰新加坡的地理優勢,發展為世界級的商業、住宅及娛樂中心。

馬來西亞樂高園(Legoland Malaysia)、瑪迪尼鷹閣醫院(Gleneagles Medini Hospital)以及Pinewood Iskandar Malaysia Studios等公司已早著先鞭,到依斯干達布蒂理經濟特區經營。此外,美迪尼「智能城市」是馬來西亞規模最大的城鎮發展項目之一,亦位於這個經濟特區之內。

美迪尼有6個特定行業,分別是保健護養、教育、金融服務、休閑及旅遊、創意產業及物流,投資者可享有稅務減免以及多項優惠。到2019年,當高鐵線連通新加坡的大眾捷運(Mass Rapid Transit)系統後,美迪尼有望進一步擴大規模。

除了在國內發展經濟特區之外,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宣布,多家馬來西亞公司將在鄰國老撾參與建設多個經濟特區,其中包括馬來西亞財團Savan Pacifica Development與老撾政府合資興建的工商業樞紐Savan Park。

至於其他項目,東坡西經濟特區是一個佔地70公頃的免稅零售及住宅區,由馬來西亞的UPL Lao與老撾政府攜手開發,旨在推廣旅遊業。此外,一些馬來西亞公司亦在老撾南部的他曲參與建設一個經濟特區。

特約記者 Geoff de Freitas 吉隆坡報道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