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继续在埃及沙漠开花结果

中埃苏彝士经贸合作区是两国双边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照片: 中埃苏彝士经贸合作区带来新机遇。
中埃苏彝士经贸合作区带来新机遇。
照片: 中埃苏彝士经贸合作区带来新机遇。
中埃苏彝士经贸合作区带来新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月底会见埃及总统塞西时强调,中国将继续推动中埃苏彝士经贸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的建设。此外,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最近在北京举行领导人圆桌峰会,会后发表联合公报,提及该合作区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经济走廊」典范。

事实上,合作区位于开罗以东苏彝士省的苏科纳区(Ain Sokhna),已成为一个标志性项目,也是「一带一路」的成功例子。合作区早在10多年前已经动工,较「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推出的时间早约4年,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辖下的中非泰达投资公司牵头发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内地经济区运营商。

迄今为止,合作区吸引近80家企业进驻,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直接创造3,500多个职位,区内企业也间接创造30,000个职位,绝大部分都是聘请当地工人。中国恒石基业有限公司在埃及设立分公司,专门生产玻璃纤维织物,是目前在合作区设厂的企业之一。其埃及分公司副总裁Wang Shaijian指出,该公司成功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他说:「我们只有25名中国工人,其余350名员工都是埃及人。」

中非泰达投资公司董事长刘爱民表示,截至2018年年底,合作区的总产值约12亿美元,其中向埃及所缴纳的税款达5,600万美元。

合作区距离开罗约120公里,靠近苏彝士运河,经苏科纳港处理进出口货物。目前,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正为苏科纳港进行升级工程,兴建一座全新码头,预计于2019年第四季启用。从2017年到2018年,苏科纳港的集装箱业务增长10%,散装货业务则增加30%至40%。

合作区第二期工程已于2016年1月展开,占地6平方公里,其中两平方公里的基建设施已于2018年完成。刘爱民表示,已有8家龙头企业与合作区签约,投资总额达2亿美元。中国摩托车巨擘大运集团是投资者之一,将于今年在区内正式运营。

大型玻璃纤维生产商中国巨石集团是早期在合作区运营的重要投资者之一,投资总额约6亿美元。该公司是非洲唯一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于2017年通过出口玻璃纤维为埃及赚取1.8亿美元,并为当地上下游产业创造580多万美元的贸易额。

去年,巨石集团在合作区的新生产基地开始投产,每年可生产200,000公吨玻璃纤维,使埃及成为世界第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国。该公司也为埃及人创造2,000多个就业职位,过去4年向该国缴纳税款约1,680万美元,而所缴关税更较这个款额高逾一倍。

合作区另一个成功项目是泰达乐趣谷游乐园(TEDA Fun Valley)。游乐园的兴建成本估计为560万美元,已于2015年4月开幕,旨在向合作区工作的家庭提供娱乐。不过,游乐园其后成为本土和国际游客的旅游热点,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旅客入场。旅游业对交通、住宿和餐饮服务需求殷切,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多商机。

特约记者 Marilyn Balcita 开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