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扩及北极圈与拉丁美洲

世界华商组织联盟《华商世界》

「一带一路」政策去年写入中共党章,地位大跃升。今年一月,中国更将北极圈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纳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范围,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化,总面积达到约为3,370万平方公里之广。目前,只剩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尚未涵盖在这项计画范围内。

摩根士丹利在今年一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2018至2020年期间,「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投资每年将成长1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从2016年的8%上升至12%。未来十年,中国的投资还将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分别成长10%和5%。受惠最多的国家有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俄罗斯、沙乌地、泰国和巴基斯坦。

一带一路政策写入中共党章,地位大跃升

「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政策战略的核心,去年10月中共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通过将「一带一路」政策写入中共党章,使得「一带一路」地位瞬间由国家政策提高到党的核心价值。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地位的提升反应了中共对于外交政策的重视程度,也显示其对于全球领导能力的野心。

倡议涵盖范围再增加两大地区——北极圈和拉丁美洲

今年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在力促拉美与加勒比海地区领袖,共建「跨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接着中国在同月26日宣布「冰上丝绸之路」,并首度发表北极政策白皮书。短短5天内,中国将拉丁美洲和北极圈纳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范围,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化,总面积达到约为3,370万平方公里。「一带一路」希望新建或升级现有公路、铁路、港口和管线网路,现在只剩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还没被涵盖在这项计画的范围内。

「一带一路」全面延伸到拉丁美洲及拉勒比海地区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今年一月在智利首都圣地牙哥举行。会议通过了《圣地亚哥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优先领域)共同行动计划(2019∼2021)》,并专门通过并发表《「一带一路」特别声明》。中拉双方都同意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拉美应扮演重要角色。智利外长艾拉尔多·穆尼奥斯在圣地牙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来到拉美的最佳时机。

习近平主席给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开幕致贺信指出,「历史上,我们的先辈劈波斩浪,远涉重洋,开辟了中拉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们要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国大陆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更加紧密地联通起来,开启中拉关系崭新时代。」

16世纪中国与拉美早已往来

早在16世纪中叶,「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就连接起中国与拉丁美洲。提起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人们的认知为古代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经济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其实,在同时期欧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下,一条被称作「马尼拉大帆船(The Manila Galleon)」的太平洋航线,利用季风和洋流来往于菲律宾群岛与美洲大陆之间,使得贸易全球化得以初步实现。这条航路中运载了大量来自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堪称十六世纪版的「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

当时,西班牙国力鼎盛,在完成对美洲的征服与殖民后,出于对「东方国度」的好奇以及商品的需求,1565年探险家安德烈斯.德.乌达内塔(Andrés de Urdaneta)率领一支航队,在太平洋上开辟了这条延续长达250余年的贸易航路。1575年,西班牙的航队因帮助中国舰船摆脱海盗袭扰而获得了明朝万历皇帝的允准,来到中国福建地区访问。因此,随行的传教士马丁·德拉达的札记是最早记录十六世纪中国的欧洲历史文献之一。

这条航路承担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作用。西班牙和美洲有充裕的贵金属,中国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在经济互补的情况下,多边贸易取得发展。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丝绸、瓷器和手工艺品通过该航路运往美洲以及欧洲;同时,来自美洲的贵金属、农作物、菸草等被商船带回亚洲,最终形成了「三洲两洋」(欧洲、亚洲、美洲;太平洋、大西洋)的多边贸易体系的雏形。

2017拉美对中贸易出口额增长30%

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有着稳固的合作基础。2017年前11个月,中拉双边贸易额达23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8.3%。美洲开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对中国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30%,中国对拉美出口增长贡献最大。联合国一份报告显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有望结束连续两年的经济衰退,在2017年重新实现经济增长。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提升拉美基础设施水平,还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带给当地民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阿根廷重要粮食产区罗萨里奥的粮农,可以利用中国帮助改造的铁路,将粮食运送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港进而远销世界;在厄瓜多尔,用中国技术量身打造的国家公共安全控制指挥系统让民众安全感倍增。

中拉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和互联互通,形成横跨太平洋,连接拉美与亚洲的大通道。中国将支持拉美建设两洋铁路、两洋隧道等关键通道,开辟更多海上和空中航线。另外,中方将促进同地区各国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培育中拉20亿人口的大市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也将对接拉美,双方可在航空航天、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领域,搭建中拉网上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拉美地区众多优质农产品,通过「网上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智利的车厘子、墨西哥的牛油果。

共建一带一路构想延伸到拉美大陆,成为覆盖各大陆、连接各大洋、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北极白皮书,要共建「冰上丝绸之路」

全球气候暖化,北极海冰面积近50年以每年1%的比率退缩,最坏的推估30年后北极将呈无冰状态,除了是生态大浩劫外,冰层下蕴藏的巨量资源、新出现的北极航道,都将成为周边国家争夺的焦点,目前已被形容为北冰洋「新冷战」。制订北极政策、规范指导北极活动是各国通常作法,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都发布北极政策文件。随着中国发布首份「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紧张态势愈发升高。

中国一月发布首份「中国北极政策白皮书」,以「不缺席」及「不干预」两大纲领,表明要与各国合作借北极航道共建「冰上丝绸之路(Arctic Silk Road)」,推动北极油气、矿产、渔业、旅游等发展。

白皮书内容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下,北极问题已超出北极国家间问题和区域问题的范畴,涉及北极域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进而关系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海洋等领域的经济利益。」

南北两极已纳入中国发展战略

中国近年来把参与南北两极的管理纳入发展战略。中国国家海洋局2017年5月发表南极政策白皮书,南极洲孤悬公海,可由联合国订定《南极条约》规范各国和平利用;但北冰洋与周边几个国家接壤,北极开发比南极更具战略价值,各大国竞争态势也更加激烈。北极目前的权力机构是「北极理事会」,包括6个接壤国家,及另13个非北极国家为观察员。中国申请入会遭拒3次,搬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才在2013年获准成为观察员。

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2012年在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宣示投入北极事务,继任总书记习近平以行动落实「发展海洋强国」,把经营北极列入「一带一路」蓝图,北极航道被喻为「冰上丝绸之路」,短短几年,投入北极科考经费已近千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90%依赖海运

中国涉入北极事务,关键在北极航道影响太重大。中国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90%依赖海运,现有东、南、西3条航线,距离遥远外,运河瓶颈,海盗出没的危险水域,都大幅垫高航行成本;北极航道随着冰层融解,每年夏天可航行的天数渐次增加,2017年甚至有俄罗斯油轮无破冰船引导下东航至太平洋。

北极航道开通后,对中国的意义尤其重大。上海以北的港口,穿过白令海峡进入俄罗斯的东北航道,再接北极航道,抵达目的地荷兰鹿特丹港;走其他3条航道都要近40天,北极航道可以省1/3时间、哩程、燃料、通行费、保险费,航行成本大幅降低。

与北极圈一带国家积极合作

中国近年在北极活动日益频繁,除派出多艘科学考察船赴北极圈勘探外,还与俄国合作开辟北极航道,而「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也在极力拉拢沿北极圈一带国家。据各家媒体资料显示,中国在2017年北方海航道破冰引航增加20%。十年来俄国北极地区中国旅客数量增加了9倍。中国在北极的政、经、旅游等活动都有增加趋势。

中国在北极的发展,除了在俄罗斯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专案外,北极地区最大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市(Arkhangelsk)的深水港口改造工程,中国企业也参与其中。中俄北极开发合作已取得积极进展。两国交通部门正在商谈《中俄极地水域海事合作谅解备忘录》,不断完善北极开发合作的政策和法律基础。此外,两国企业积极开展北极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合作,商谈北极航道沿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开展规模最大的国际能源合作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专案为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参与运作,截至2017年10月底,双方已签订96%产量共计1478万吨液化天然气长期销售协议。

建造天然气工厂需要的142块模组中,包括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等7家中国企业承揽了120个。专案建设及运输产品所用的30艘船舶中有7艘是中国制造,15艘天然气运输船中的14艘由中国企业负责营运。

中国的「冰上丝绸之路」还延伸到冰岛和芬兰。2012年中冰两国签署《中冰海洋和极地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双方极地合作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冰岛研究中心联合设立的极光观测台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接纳来自中国、冰岛及其他各国的科学家,为人类认识北极及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多贡献。

芬兰北极中心表示,芬兰积极鼓励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相关合作。目前芬兰正评估建设一条北冰洋海底光缆,建设欧亚大陆间的海底丝绸之路。预计最快2020年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欧洲和中国最快的资讯通道。

「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共建三大蓝色经济通道

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在2017年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计划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以中国沿海经济带为本,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这是首次将北极航道明确定位成「一带一路」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冰上丝绸之路有可能缩短中国到欧洲的最短航线,比传统航线缩短25%至55%。

依据美国智库报告显示,中国在北纬60度以北地区的投资已经接近900亿美元,其中与北极有关的投资项目达21个,价值超过10亿美元。

原文刊载于世界华商组织联盟《华商世界》第三十七期2018年4月至6月号,请按此阅览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