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商机:医疗服务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 | 2016年07月07日

北欧商机:医疗服务

人口老化及公共医疗开支不断攀升,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议题,促使各地政府采取行动,改革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北欧各国与香港的医疗服务水平相若,同样以税收支持医疗系统,因此双方在许多方面都可以是理想的合作伙伴,包括疾病预防、治疗及长者护理服务;同时,重组医疗服务机制亦属要务,双方可尝试携手推进医疗科技改革。再者,香港具备扎实的医学研究及教学基础,在尖端医学方面有能力担当北欧国家的研发伙伴。

北欧模式的竞争力与面对的挑战

在北欧地区,民众平均寿命约为80岁,婴儿死亡率属全球最低之列。北欧的医疗系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医院对患者一视同仁,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誉满全球。北欧的医疗系统几乎完全由税收(例如国家、地区和地方税收)或法定医疗保险计划支持,几乎所有医院均为公营性质或由政府管理。北欧的税收较其他欧洲经济体为高,个人所得税率最高可达60%以上。

图: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
 
图: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
 


北欧居民可免费获得大部分医疗服务,病人支付的药费及特殊治疗费用亦不会超过某一上限。这造成北欧各国政府的医疗服务开支不断攀升,瑞典尤甚。

图:医疗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
 
图:医疗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
 


目前,北欧各国已设立初级医疗体系,若非急症,病人须先由普通科医生看诊,方可入院治疗或转介予专科医生,而专科治疗通常在医院以外场所提供。设立这个体系,一方面可以缩短不必要的留院时间,降低国家和市政府与日俱增的预算压力,同时亦可提高看诊效率,减少轮候人龙。同时,北欧各地亦推行一套成熟的疾病防治系统,包括预防职业病以及各类母婴疾病。

电子化医疗服务

北欧各国不仅在创新及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网上医疗服务亦相当发达,全面推广病人以电子方式与医疗系统沟通。北欧各国基础设施完善,资讯与通讯技术非常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民众熟悉电脑操作,有利政府提供电子化医疗服务,即使乡村地区亦能受惠。

以位于瑞典北部的西博滕省(County of Västerbotten)为例,该省的电子化医疗服务十分发达,设有独立的加速器控制网络(Accelerator Control Network,简称ACNET),所有医疗相关机构均可透过这个网络迅速调取医疗记录,同时亦可高速传送图像及视频。这个网络不仅节省了医生和患者的时间和交通支出,亦可以较低成本为居民提供较高质素的医疗护理服务。

图片:西博滕省的医疗服务
 
图片:西博滕省的医疗服务
 


西博滕省议会提供多项电子化医疗服务,包括利用便携式健康监控设备在家监控生理参数,例如心电图、肺功能、血氧饱和度以及脉搏和血压指数;为有语言、阅读和表达障碍的患者提供远程语言治疗;以及采用电子听诊器为患有功能性心杂音症的病童看诊并进行远距离会诊。

相片:西博滕省的遥距看诊服务及电子化医疗系统
西博滕省的遥距看诊服务及电子化医疗系统
资料来源:西博滕省议会
相片:西博滕省的遥距看诊服务及电子化医疗系统
西博滕省的遥距看诊服务及电子化医疗系统
资料来源:西博滕省议会


西博滕省的试行公私营医疗界别合作模式

北欧各国抱持开放的态度,乐意与当地及全球企业合作,发掘新的医疗体系或模式以克服不断出现的挑战。西博滕省议会素以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著称,已立下雄心壮志要为居民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令该省在2020年成为全球人口最健康的地区。为此,西博滕省积极邀请全球医疗企业参与这个宏图大计。

过往的公私营界别合作项目中,私企一般仅负责提供服务。现在,西博滕省视私企为合作伙伴甚至共同所有人,这对北欧的医疗服务业而言是一种崭新的合作模式。目前,两家私企即飞利浦(Philips,医疗设备领域)和罗氏(Roche,诊断和制药领域)正在西博滕省开展试点项目,探索如何通过公私营界别合作,为医疗服务建立一个长期自资的投资框架。

按照合作计划,这两家私企将向西博滕省议会提供谘询服务,针对改革现有医疗体系的需要,提出适切的解决方案,以及引入崭新的设备和技术。飞利浦和罗氏希望通过缩减住院及看诊时间,改善医疗服务体验以及减少医务人员的病假天数,降低整体医疗成本(约占西博滕省预算80%),而飞利浦和罗氏将向当地政府收取费用。

同时,西博滕省亦为飞利浦和罗氏提供测试场所,包括多间医院及基层医疗中心,测试可应用于其他范畴的新方案及服务。例如,飞利浦和罗氏打算设立一所环境良好的新精神科诊所,已就这个试点项目于西博滕省首府于默奥的一所医院内进行多项测试及研究。

香港可与北欧合作测试和推广新医疗模式   

相较北欧诸国,虽然香港的医疗体系倾向「双轨发展」,涵盖公私营界别,但是本港的公共医疗服务很大程度上由政府资助,全港市民皆可使用;再者,香港和北欧国家一样要面对人口老化、平均寿命延长和医疗开支攀升等问题。因此,在公共医疗服务、电子化医疗系统及其他创新医疗方案上,香港与北欧诸国大有合作空间。

公共医疗机构承受沉重压力,为处理这问题,香港及北欧诸国均致力加强公私营界别合作,期望能缩短轮候时间以及履行其他服务承诺。为此,香港可参考北欧例如瑞典西博滕省议会的新公私营界别合作模式,藉此了解各类医疗私企(例如医疗设备供应商、药厂、诊断仪器公司)如何参与公共医疗体系改革,以及如何输出这些合作经验,进一步调整并应用到其他社会人口特征不同的市场。

中国推动医疗政策改革的同时,居民购买力显著增强,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日增。随着健康意识和经济负担能力上升,内地消费者也希望享用到更多元化和高质素的医疗服务。为把握中国内地医疗市场迅速扩大带来的机遇,北欧公司可以考虑在香港开设公司,与本港的医院及诊所合作,藉此受惠于CEPA的开放措施;同时亦可借助香港长期以来与内地制造商及分销商建立的联系,进入内地市场。

医疗改革推出前夕,医疗科技公司通常会重点研发价格较低、投产速度更快且方便患者使用的产品。例如,中国于「十三五」规划中鼓励研发可操作手术的机器人、医学影像技术、可穿戴式仪器以及适合传统中医使用的设备。不过,创新医疗产品及设备往往需要定期升级或重新设计,成本不菲,难免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纵使这些问题不易解决,但香港与北欧各国的学术界及商界别仍可于医学研发领域紧密合作,把医学研究结果及本地创新成果商业化,或是进行转让及授权,从而为香港消费者及公营机构提供更多具竞争力的选择。

香港作为尖端医学研发伙伴

北欧医疗界早已知悉,香港具备扎实的医学研究及教学基础,拥有成熟的医疗集群。2015年2月,着名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 (Karolinska Institutet) 于香港开设首个海外研究中心,再次引起北欧各国注意。新开设的研究中心不仅有助香港与北欧的顶尖医疗团队在尖端医学的研究领域展开合作,例如研究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柏金逊症,同时亦为双方日后在医疗科技等领域进一步合作奠下基础。

香港是个金融中心,也是崇尚企业家精神的城市,现正积极发展一个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以促进创新与科技发展。随着友邦保险于亚洲推出首个医疗科技加速器计划(「友邦创业加速器」,AIA Accelerator),一些创新投资培育机构如Nest [1] 也更积极地向香港的医疗科技初创公司提供种子资金及专家团队。

另一方面,北欧亦有多个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例如芬兰的医疗生物谷「HealthBIO」,以及丹麦和瑞典的药谷「Medicon Valley」。1997年,丹麦的Copenhagen Capacity [2] 与瑞典的Invest in Skåne共同组建药谷,致力打造为欧洲最具吸引力的生物科技园区。现在,这些园区也积极接触香港和亚洲的医疗企业,包括医疗设备制造商及医疗科技研发机构,寻求投资与合作机会。

图片:横跨哥本哈根及瑞典南部的药谷
 
图片:横跨哥本哈根及瑞典南部的药谷
 


香港可以与北欧的初创医疗公司紧密合作,协助他们在中国内地寻找合作伙伴及客户,推动北欧与中国内地及亚洲在医疗科技方面的合作。同时,香港亦可担当中立的风险控制者,协助北欧的医疗科技公司筛选内地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潜在投资者。

 


[1] Nest是香港主要的创新投资培育机构,为亚洲各地的初创企业提供全面服务,包括提供种子资金及专家团队。
[2] Copenhagen Capacity是大哥本哈根地区负责招揽投资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官方机构。

资料提供 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